近日,新華網對南京主流的21家銀行展開調查后發現,即便是傳統的樓市旺季,房貸政策仍不“給力”。趨緊態勢顯著,不僅上浮幅度有所加大,下款時間更是難以保證。
(數據統計:記者 丁輝 汪偉恒 孫毛毛 王鑫)
兩組數據即可說明問題,其一,近六成銀行執行上浮首套房貸利率;其二,兩家銀行二套房貸款利率上浮幅度超10%,最高達40%。
“上浮40%基本上就是停貸的節奏。”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,部分銀行額度極度緊張,但又有向部分合作樓盤放貸,“所以借提高幅度,盡可能壓縮房貸業務,但保留公積金貸款。”
的確,據記者進一步了解,上述的廣發銀行從去年年底開始就已經沒有了商貸額度,保留了公積金貸款,年息4.5%,夫妻二人最多可貸60萬。
東亞銀行的情況類似,目前不僅二套房利率上浮了20%,首套房也開始執行20%的上浮利率。該行相關人員表示,部分合作銀行可以接單,但不確定,也無法保證下款時間。
據新華網記者統計,受訪的21家銀行中,有9家給出了同東亞銀行一樣的答復,這其中包括了南京銀行、交通銀行、招商銀行、上海銀行等。
剩余給出了具體時間的12家銀行中,廣發、江蘇等6家在一個月左右;包括農業銀行在內的3家得至少1-2個月;最快的是工商銀行,“能確保半個月左右辦結”;郵政儲蓄則是分類討論,混合貸款一個月下款,純商貸只需20天。
最為夸張的是建設銀行,其南京分行的一位信貸人員告訴記者:“算上申報、審批、復查等流程,最慢的首套房下款時間能達到半年之久。”
趨于常態化大戶型“受傷”
不過,在整體趨緊的大環境下,也有部分銀行保留了部分利率折扣,如南京銀行、上海銀行均針對合作樓盤給出了9折或95折的優惠,浦發的覆蓋面則更窄,只限保利樓盤的購房者。
但是,所有折扣只針對首套房,一旦遇到“流水”或信用等問題,“一票否決。”有銀行信貸部門負責人表示。
分析原因,偉嘉安捷機構研究指出,受去年年末大量的“尾單”和互聯網金融產品出現的影響,銀行為了緩解資金的壓力,不得不采取放慢貸款的措施,從而抬高了貸款的入市門檻。
而另一方面,來自銀行放貸的調整。據了解,目前銀行在各類貸款的預留額度上都需要進行重新布局,與房貸相比,銀行傾向企業經營類融資性貸款。
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相關人士認為,這種“抬高門檻”、“業務傾向”有可能成為今年銀行的常態化行為。
在此背景下,對樓市產生的影響不可避免,尤其是首次置業的、選擇了總價較高的大戶型的購房者。
以江北板塊120平方米房源,總價150萬為例,按照首套房首付三成,上浮10%利率,貸款100萬20年計算,每月的還款額接近8000元,從置業規律看,一個家庭固定收入不在1萬元以上是不敢買這類房子的。
而根據記者的了解,就目前南京的市場行情而言,主要的首置、首改區域,房源總價基本上都在150萬以上,精裝修交付的要價更高,加之銀行貸款利率的上浮,購房壓力會更大。
但有業內人士提醒,已然是既定的事實,短期內很難改變,有大戶型自住需求的購房者應盡快出手,“越往后,付出的各種成本或越高。”( 本站編輯 秋實)